謝謝Sophy的分享喔~~ 
◎ 王淑儀
 
前言
 
  自從英語成為國小的必修課程後,筆者便常聽到家長們為輔導子女的英語課業感到傷腦筋。這是因大多數家長對自己的英語能力缺乏自信,不確定自己所教的是否正確,再加上工作及家務繁忙,即使有心幫助孩子學習,也很難持之以恆。為解決此一困擾,許多家長索性將子女送到補習班,或請家教來為孩子輔導英語,但家教與補習班並無法完全取代家長的監督職責,再加上學校與補習班常使用不同版本教科書,使得家長在家幫孩子複習英語課業時,更難掌握重點。其實,家長們只要能掌握幾點原則與訣竅,便可在輔導子女的英語課業上獲事半功倍之效,且能進一步幫助孩子學好英語。筆者玆將自己多年來與學生家長交換心得意見,以及自己在家輔導孩子學習語文的經驗加以整理,透過本文與諸多繁忙的現代家長,共同分享幫助孩子學好英語的秘訣。
 
如何有效輔導子女的英語課業
 
1.
幫助子女養成定時聆聽英語課程的錄音帶或CD的習慣:學校和補習班通常會將英語教材的錄音帶或CD發給學生,以協助其在家複習所學,進而奠定良好的英語基礎。但很少有學生會自動自發地在家中善用這些輔助教材,因此,家長需協助孩子養成聽錄音帶或CD複習的習慣。其實,孩子每天只需撥出五至十分鐘,一邊聆聽一邊跟著唸,即能獲得不錯的複習成效。由於成功的語言學習是靠長期累積而來的,因此,這種每日短暫複習所能得到的學習效果,通常會比將所有的英語功課集中在一星期中的某一天,一口氣密集地複習要來得好。而對於剛學過的新課程,家長最好讓孩子在首次聆聽錄音帶或CD時,搭配著課本一起朗讀,以了解英文的字與音間的關聯。
 
 
2.
聆聽子女朗讀,並確定其理解所讀內容:最近有位家長向筆者反應,她將就讀國小三年級的女兒送至一家標榜由外籍老師教授英語的安親班。她看女兒上英語課上得很開心,且朗讀課文時字正腔圓,以為學得還不錯。不料有天心血來潮,詢問女兒課文的意義時,才霎然發現女兒在課堂上與外籍老師都是「雞同鴨講」,只會模仿老師的發音,卻不知所唸的內容到底是什麼意思!因此,家長不論是聽子女朗讀,或與之共讀都應確定孩子是否了解所讀內容大意。「確定孩子理解所讀的內容」並不是指家長應刻意要求孩子將課文逐字逐句翻譯成中文,而是請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解釋句子、對話或故事內容的大意,或者家長也可用簡單的問句(中、英文皆可)來判斷孩子對所讀內容是否真正了解。
 
 
3.
引導子女使用工具書及運用學習資源:當遇到不熟悉的詞彙時,家長應引導子女查閱字典、百科全書或網站資訊等,然後再根據文章或會話的上下文及情境,來解讀該字詞或片語的意義,切勿以「這個媽媽(爸爸)也不懂,你明天去問老師就好了!」之類的說辭搪塞過去,因為這種做法並不能協助孩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或有效的學習技巧。除了利用工具書及網站外,父母於閒暇之際帶領孩子上圖書館借書、找資料,或一起逛書店等,也是訓練孩子運用學習資源的好方法。
 
 
4.
多支持鼓勵,少苛責比較:筆者多年前在台北教英語時,曾輔導一位在校英語成績只有及格邊緣的國中學生。經過兩個月的補救教學後,該生成績進步至八十多分。不料,孩子的母親卻冷冷地對筆者說:「八十幾分算什麼!考九十分以上才符合我的標準,當然,最終目標是要能考一百分!」於是,師生兩個月來的共同努力就這麼被完全否定,孩子即使進步了也沒有成就感。筆者感慨在分數掛帥的教育體制下,多數的家長與教師在評估孩子的學習進展時,都只以分數高低為考量,只會挑孩子「不會的部分」而予以苛責,對於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努力「學會的部分」卻很少給予肯定。除此,家長亦常不自覺地將孩子的成績與其同儕或手足互相比較,例如筆者常聽家長對子女說:「姊姊的英文那麼好,為什麼你就不能像姊姊一樣?」然這種比較並不能有效地激勵子女向上,反易打擊其自信心或造成手足或同儕間的惡性競爭。因此,雖說是老生常談,筆者在此仍要呼籲家長:「每一位傑出的子女背後,必有長期給予其支持及鼓勵的家長!」筆者在學生時代,能長期對英語學習保持高度的興趣及努力,也是因有父母不斷地給予鼓勵的緣故。
  筆者以為,以上四點輔導原則,即使是不諳英語、平日作息緊湊繁忙的家長,也能加以落實,所需的只是對子女的英語學習多付出一分關懷與用心。至於對自己的英文較有信心、欲進一步幫助子女在英語學習更上一層樓的家長,則可參考以下幾個將英語學習融入日常生活中的親子活動。
 
將英語學習融入日常生活中
 
  提到在家幫助孩子學習英語的方法時,專家學者們最常推薦的莫過於「親子共讀」。這是因為自幼年時期所養成的閱讀習慣,確能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然除了閱讀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幫助孩子學習英語的方式,以下玆舉數個適合輔導幼兒及小學生英語學習的日常活動:
1.
共同使用多媒體教材:電視、廣播、光碟、電腦軟體與網際網路等媒體皆有各式各樣的英語教學節目或學習資源,家長可挑選適合的教材與孩子共同觀賞或操作。但若要使多元媒體發揮應有的教育功能,家長必須把握與孩子「共同觀賞使用」的原則,並挑選富教育意義、主題適合孩子的年齡及英語程度的節目或軟體,且觀看、操作的時間以每天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為限,以免對孩子的視力及智能發展造成負面的影響。
 
 
2.
結合孩子興趣的英語學習活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能力、興趣及學習方式。家長若能將英語學習與孩子的興趣及個性相結合,更可獲得加倍的學習效果。例如:喜歡做美勞的孩子,家長可與之共同製作英文生日卡或派對邀請函;歌謠則適合喜愛唱歌或舞蹈的孩子;以真人、布偶或紙偶演英語話劇能讓有表演慾的孩子得以發揮;說、寫英語短篇故事最能激發想像力豐富的孩子;而動態的遊戲,則能使好動的孩子從遊戲活動中習得英文。以下舉兩個適合英語初學者的動態遊戲供讀者們參考:
 
 
 
「踩字母/單字」遊戲:先請子女將「英文字母塑膠拼墊」按字母順序排列,接著家長唸出一個字母或英文單字,讓孩子用腳輕踏該字母或單字(例:chair, c-h-a-i-r)(如圖一所示)。若無塑膠拼墊,則可用B5或A4的厚紙板或書面紙做成字母卡,讓孩子用手拿。
 
 
「字母骰子」遊戲:
 
a.
用塑膠拼墊做成一個或數個「字母」骰子。讓孩子隨意丟擲骰子,並唸出朝上那一面的字母。
b.
請孩子在唸完字母後,聯想一個以該字母開頭的單字如:“F”,“F for Fish”。
c.
若孩子正在學「自然拼音」,則可請孩子唸出該字母的發音及相關單字。如 “C”, /k/, “cat”(如圖二)。家長若沒有學過自然發音,筆者建議可先至敦煌書局購買相關發音學習教材來参考。
d.
若無塑膠拼墊,則可用寫有字母的正方形紙盒來做骰子。
 
 
 
 
 
▲圖一:「踩字母/單字」遊戲
▲圖二:「字母骰子」遊戲
 
 
 
3.
戶外親子英語活動:除了上述在家中進行的親子活動外,家長尚可利用與子女逛街購物,或到公園、動物園、兒童樂園、休閒農場等戶外場所遊玩或從事體能活動時,順便練習英語。例如家長可問孩子:「蕃茄的英文怎麼說?」或「今天我們在動物園看到那些動物?你能說說看這些動物的英文名稱嗎?」。若親子皆會簡易的英語對話,則可進一步練習簡短的對話,如:“What's this? Is it a merry-go-round?”或“How much are the bananas? Are they expensive today?”或“What color is that T-shirt?”等。若孩子已會拼寫,則家長可進一步請孩子寫英文採購單,或由三到五個英文句子組成的短篇日記。
 
如何選擇親子共讀或共學的英語教材
 
  現今的英語學習教材及資源五花八門,許多家長在上書店為孩子選購時,常有眼花撩亂、不知從何找起的困擾。因此,筆者建議家長在逛書店選購前,最好先向學校或補習班的英語老師尋求專業的建議,或向其他家長打聽、上網路書店找尋資訊,或參加出版社、書局所舉辦的關於親子共學座談會等,切勿只聽一些推銷人員說得天花亂墜,花冤枉錢買了一套又一套不適合孩子的教材。對於家中有正在學英語的幼兒或小學生的家長,筆者常推薦下列幾套十分適合親子共讀或共學的優良教材:
 
1.
共讀教材:這幾套讀本的共同特色是:主題多元富創意、語言結構適合以英語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學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njoyetg英特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
    Eric Carle(艾瑞克‧卡爾)的英語繪本特別有助啓發想像力;
    -
    Kites Play系列讀本能讓孩子透過短劇及遊戲,磨練英語對話及說故事的技巧;
    -
    Oxford Storyland ReadersP.M. Library系列讀本,含有不同的英文口語及寫作體裁,能幫助學童熟習各種文體的結構,為日後英文寫作能力的養成做準備;
    -
    Reading House系列則是以說說唱唱童話故事的方式,來幫助學童英語熟悉故事並能朗朗上口。
    « 六月 2024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熱門文章

    最新留言

    文章精選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 本日人氣:
    • 累積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