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節錄東西圖書─唐老師故事教學
小朋友最愛故事了。早在我第一次講故事給小朋友聽的時候,就注意到他們全神貫注、自然而然沉浸在其中,接著還開始講出句子來。我於是瞭解到,故事不僅有娛樂作用,也是小朋友溝通、了解自我和週遭世界的基本方式。,因此,我把說故事當作課程的核心。
既然故事與溝通有關,那麼故事就不僅限於平面的書本和圖片。講故事的時候,讓含孩子餐與其中,是件很自然的事。我們一同討論、回答與發問問題,也一起探索問題。說故事等於一起進入心靈想像空間,在裡頭旅行。
我喜歡把這種說故事的模式,稱為「互動是故事教學法」。這就表示,我們把故事當作溝通的途徑。這談的不僅是書中的故事而已,還包含了戲劇、歌曲、默劇和談話的種種活動。雖然我們要使用書本,但真正的目標卻是從書中的故事出發,逐漸引起興趣、建立溝通話題,然後,要把故事結束時,再回到書本裡。
Story magic:absorption and assimilation
故事魔法:投入與吸收
故事反映了我們心靈的內在。所以,不管說的故事有多簡單,都能把聽眾拉近一個充滿魔法、驚奇、可以天馬行空的想像世界。只要有了開頭的第一行,聽眾就會轉變心理狀態,一躍飛入超越日常生活的時空中。
正因為小朋友能全然投入,故事就成了語言教學的活寶。一但我們替故事做了適當的分級,並掌握良機假以運用,學生就能迅速吸收故事中的語言。
這樣將「情感經驗」和「語言吸收」所做的連結,有腦部研究為證;因為研究顯示,腦部的語言學習區與感受區位置相同。這表示,感受和語言就像銅板的兩面,無法截然二分。
Story listeners become story teller
故事的聽眾變成說故事的人
小朋友愛聽故事,同樣地,他們也愛講自己的故事。說故事能給小朋友一個機會主動運用學得的語言。
既然如此,我們就要發揮小朋友的創造力,使他們能夠表達自己的「故事」。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就會發現一件事(特別發生在較年幼的小朋友身上):他們的故事模式完全隨心所欲、結構鬆散,和成人所寫的故事非常不同。小朋友自編的故事通常缺乏情節、固定角色或是故事發展路線。這些故事通常是一連串的事件/流水帳,有時候事件之間的聯結並不合邏輯,可是仍反映了小朋友觀察環境的經驗。
雖然我們鼓勵小朋友表達自我,可是,我們不需要把「怎麼樣才算一個故事」的官年,強加在他們身上。「故事」的概念回隨著時間自然發展的。我們主要目的是表達自我、建立說第二語言(英文)的信心;也希望小朋友說故事的時候,所表露的情緒與感受的深度,能和使用母語時一樣。
Stories and personal growth
故事和個人成長
既然語言學習和個人感受緊緊相連,我們會發現,能說不同語言的小孩子,他們在情緒的成熟度也會有所增長。除了增進語言技巧和協助學科表現,故事能做的遠遠不只如此。讓小朋友在心靈空間裡自在的來去,小朋友更能體認到自己深層情緒和衝動,也能逐漸認清與面對自己的恐懼(並且克服恐懼)、願望(並了解如何實現願望而戰)、同情心(並了解如何分享它)和精神層面(以及如何深入真實的精神層面)。因此,就像種種藝術形式,故事也是心理治療或是情緒智商課程中的利器。
故事就像是老師,透過我們不常接觸的意象,想我們展向出自我的另一個層面。所以,故事對小朋友的發展來說是很重要,對我們成人來說也是一樣。
Beware:stories are not grammar tests!
當心,故事可不是文法測驗!
不過,就像教一首歌時不能沒有曲調;我們運用故事時,也缺不了想像力的魔法與美麗。把一個故事拆解開來、只敎單字,而不讓小朋友自己想像並填滿空白,這樣不僅把故事的完整概念給掏空了,對於小朋友也會產生傷害與破壞力,因為到頭來他/她會依想到固式,就滿心厭惡。
故事就該是故事,而不是文法課的方便門或是時髦事。在教室哩,故事擁有種種特殊的成分。當固是維持在某種特殊的狀態,故事自己就會發揮教學功能。你不需要把故事分解開來,然後要求學生把所有的過去式、或是所有B開頭的字,全部畫起來等等。
如果你想麼做,大可以用別種文本。但是,故事,尤其是充滿想像力、創造性、距溝通功能的故事,應該維持它的特輸狀態,不為教學壓力所染指。幾近弔詭的是,這樣一來,故事反而才能成為最有效的一種教學工具。
Stories are the core of the whole language curriculum
故事是「全語文」課程的核心
故事可以分成度分級,我們也可以根據內容來分類。在「全語文」教學中,故事是課程的基礎。如果擴及「個人發展」和「情緒成長」這樣更深的向度,我們就會觸及「EQ情緒智商教育」。當我們又進一步,將內在自我的發掘包括進去,也就是自我的中心和精神層面,那麼,就會涉及「新人本教育」。
A great teacher tells great stories
好老師說好故事
透過故事能表達出來的東西幾乎無止無盡,而只會受到說故事者-老師的經驗所限。說故事時,所表現的深度和力量,正反映了說故事者個人發展的深度和力量。ㄧ個膚淺的說故事者-老師,或許有極好的語言技巧,但卻可能無法激發情感的聯繫與深層的感受,而這兩者對於語言的自然吸收來說,卻是極為重要!
Teacher-student transference increased through stories
透過故事,增加師生情感的互相轉移
要能壞起學生心靈中較為崇高的情感,老師的人格扮演了中心的角色。事實上,我們大可以說,提升小朋友的心靈正是各類型較鬱的重心,包刮語言訓練在內。
若是要成為一名老師,得透過某種形式的心理-精神鍛鍊或練習,來增進個人發展和擴大自我認識,這點實在不容忽視。在老師的個人生活中,不斷增加自我的深度,才能做為學生的模範、發揮啟發與引導的作用。透過種種故事,小朋友也能分享這種自我深化的經驗,並把這經驗成為自己個人生活的一部份。
故事能增加「師生情感互相轉移」的力量,因為老師能進入小朋友心裏的內在天地,和他們親密地溝通。當我們謹記這一點,也就能認同:教師清明澄淨的心靈與積極進取的態度,都是擔當教職的先決條件。
The first story:no success-don’t give up
初試啼聲-第一個故事:若不成功,可別放棄!
小朋友對於故事從不會感到厭倦。就我看來,每星期可以給小朋友至少一個份量較重的想像故事。在此同時,幾乎每天都重複舊的故事,然後逐漸加入新的故事。因此,在一年之間,除了數學、自然科學和其他科目為中心的故事以外,我們也介紹50至60個主要故事。通常,ㄧ個新的故事,小朋友得要聽兩到三次,才能真熟悉起來。如果他們一開始不喜歡這個故事,不要放棄。一次又一次地講這些故事,小朋友就蒙慢慢熟悉這些故事,然後開始喜歡它們。
This book
在這本書裡,我將故事分成三大組:
1. 字彙故事:焦點放在教學上,讓小朋友表達簡單的句子或單字。
2. 句型故事:以利於記憶的方式,來介紹句型的用法。
3. 一般故事:在遣詞用字較為自由、更有彈性,焦點集中在意義上。
有時候,各組內容互有重疊。在這本書裡,我們的焦點放在適合初學者的故事裡。
分組即帶有分級的功能:從第一部、第二步到第三部。針對每一組故事,我們介紹了編寫此組故事時,所需要注意的結購和技巧。我們這樣做,是希望老師或家長能發展出自行編寫故事書的技巧。
My wish
我的願望
即使我每天都在說故事,我卻從不覺得自己是個說書人。我真正的重心不在說故事!
事實上,我真正的重心在如何幫助小朋友,也就是聽眾,增進對自我的洞悉力。
我真正的願望是,與別人有越來越深層的溝通。在一個學年裡,我們從簡單的故事著手,幫助小朋友表達自己、並找字彙來形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學年的末尾,我會分享一些故事,來協助小朋友更深入自己的心靈,思索自己到底是誰。
這樣的教育真意,是我的老師-P.R Sarker教導我的。他事「新人本教育」全球運動的發起人。他說:「真正的教育以大愛為標的」。我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各位揖謝想法,來實現那樣的願景。
小朋友最愛故事了。早在我第一次講故事給小朋友聽的時候,就注意到他們全神貫注、自然而然沉浸在其中,接著還開始講出句子來。我於是瞭解到,故事不僅有娛樂作用,也是小朋友溝通、了解自我和週遭世界的基本方式。,因此,我把說故事當作課程的核心。
既然故事與溝通有關,那麼故事就不僅限於平面的書本和圖片。講故事的時候,讓含孩子餐與其中,是件很自然的事。我們一同討論、回答與發問問題,也一起探索問題。說故事等於一起進入心靈想像空間,在裡頭旅行。
我喜歡把這種說故事的模式,稱為「互動是故事教學法」。這就表示,我們把故事當作溝通的途徑。這談的不僅是書中的故事而已,還包含了戲劇、歌曲、默劇和談話的種種活動。雖然我們要使用書本,但真正的目標卻是從書中的故事出發,逐漸引起興趣、建立溝通話題,然後,要把故事結束時,再回到書本裡。
Story magic:absorption and assimilation
故事魔法:投入與吸收
故事反映了我們心靈的內在。所以,不管說的故事有多簡單,都能把聽眾拉近一個充滿魔法、驚奇、可以天馬行空的想像世界。只要有了開頭的第一行,聽眾就會轉變心理狀態,一躍飛入超越日常生活的時空中。
正因為小朋友能全然投入,故事就成了語言教學的活寶。一但我們替故事做了適當的分級,並掌握良機假以運用,學生就能迅速吸收故事中的語言。
這樣將「情感經驗」和「語言吸收」所做的連結,有腦部研究為證;因為研究顯示,腦部的語言學習區與感受區位置相同。這表示,感受和語言就像銅板的兩面,無法截然二分。
Story listeners become story teller
故事的聽眾變成說故事的人
小朋友愛聽故事,同樣地,他們也愛講自己的故事。說故事能給小朋友一個機會主動運用學得的語言。
既然如此,我們就要發揮小朋友的創造力,使他們能夠表達自己的「故事」。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就會發現一件事(特別發生在較年幼的小朋友身上):他們的故事模式完全隨心所欲、結構鬆散,和成人所寫的故事非常不同。小朋友自編的故事通常缺乏情節、固定角色或是故事發展路線。這些故事通常是一連串的事件/流水帳,有時候事件之間的聯結並不合邏輯,可是仍反映了小朋友觀察環境的經驗。
雖然我們鼓勵小朋友表達自我,可是,我們不需要把「怎麼樣才算一個故事」的官年,強加在他們身上。「故事」的概念回隨著時間自然發展的。我們主要目的是表達自我、建立說第二語言(英文)的信心;也希望小朋友說故事的時候,所表露的情緒與感受的深度,能和使用母語時一樣。
Stories and personal growth
故事和個人成長
既然語言學習和個人感受緊緊相連,我們會發現,能說不同語言的小孩子,他們在情緒的成熟度也會有所增長。除了增進語言技巧和協助學科表現,故事能做的遠遠不只如此。讓小朋友在心靈空間裡自在的來去,小朋友更能體認到自己深層情緒和衝動,也能逐漸認清與面對自己的恐懼(並且克服恐懼)、願望(並了解如何實現願望而戰)、同情心(並了解如何分享它)和精神層面(以及如何深入真實的精神層面)。因此,就像種種藝術形式,故事也是心理治療或是情緒智商課程中的利器。
故事就像是老師,透過我們不常接觸的意象,想我們展向出自我的另一個層面。所以,故事對小朋友的發展來說是很重要,對我們成人來說也是一樣。
Beware:stories are not grammar tests!
當心,故事可不是文法測驗!
不過,就像教一首歌時不能沒有曲調;我們運用故事時,也缺不了想像力的魔法與美麗。把一個故事拆解開來、只敎單字,而不讓小朋友自己想像並填滿空白,這樣不僅把故事的完整概念給掏空了,對於小朋友也會產生傷害與破壞力,因為到頭來他/她會依想到固式,就滿心厭惡。
故事就該是故事,而不是文法課的方便門或是時髦事。在教室哩,故事擁有種種特殊的成分。當固是維持在某種特殊的狀態,故事自己就會發揮教學功能。你不需要把故事分解開來,然後要求學生把所有的過去式、或是所有B開頭的字,全部畫起來等等。
如果你想麼做,大可以用別種文本。但是,故事,尤其是充滿想像力、創造性、距溝通功能的故事,應該維持它的特輸狀態,不為教學壓力所染指。幾近弔詭的是,這樣一來,故事反而才能成為最有效的一種教學工具。
Stories are the core of the whole language curriculum
故事是「全語文」課程的核心
故事可以分成度分級,我們也可以根據內容來分類。在「全語文」教學中,故事是課程的基礎。如果擴及「個人發展」和「情緒成長」這樣更深的向度,我們就會觸及「EQ情緒智商教育」。當我們又進一步,將內在自我的發掘包括進去,也就是自我的中心和精神層面,那麼,就會涉及「新人本教育」。
A great teacher tells great stories
好老師說好故事
透過故事能表達出來的東西幾乎無止無盡,而只會受到說故事者-老師的經驗所限。說故事時,所表現的深度和力量,正反映了說故事者個人發展的深度和力量。ㄧ個膚淺的說故事者-老師,或許有極好的語言技巧,但卻可能無法激發情感的聯繫與深層的感受,而這兩者對於語言的自然吸收來說,卻是極為重要!
Teacher-student transference increased through stories
透過故事,增加師生情感的互相轉移
要能壞起學生心靈中較為崇高的情感,老師的人格扮演了中心的角色。事實上,我們大可以說,提升小朋友的心靈正是各類型較鬱的重心,包刮語言訓練在內。
若是要成為一名老師,得透過某種形式的心理-精神鍛鍊或練習,來增進個人發展和擴大自我認識,這點實在不容忽視。在老師的個人生活中,不斷增加自我的深度,才能做為學生的模範、發揮啟發與引導的作用。透過種種故事,小朋友也能分享這種自我深化的經驗,並把這經驗成為自己個人生活的一部份。
故事能增加「師生情感互相轉移」的力量,因為老師能進入小朋友心裏的內在天地,和他們親密地溝通。當我們謹記這一點,也就能認同:教師清明澄淨的心靈與積極進取的態度,都是擔當教職的先決條件。
The first story:no success-don’t give up
初試啼聲-第一個故事:若不成功,可別放棄!
小朋友對於故事從不會感到厭倦。就我看來,每星期可以給小朋友至少一個份量較重的想像故事。在此同時,幾乎每天都重複舊的故事,然後逐漸加入新的故事。因此,在一年之間,除了數學、自然科學和其他科目為中心的故事以外,我們也介紹50至60個主要故事。通常,ㄧ個新的故事,小朋友得要聽兩到三次,才能真熟悉起來。如果他們一開始不喜歡這個故事,不要放棄。一次又一次地講這些故事,小朋友就蒙慢慢熟悉這些故事,然後開始喜歡它們。
This book
在這本書裡,我將故事分成三大組:
1. 字彙故事:焦點放在教學上,讓小朋友表達簡單的句子或單字。
2. 句型故事:以利於記憶的方式,來介紹句型的用法。
3. 一般故事:在遣詞用字較為自由、更有彈性,焦點集中在意義上。
有時候,各組內容互有重疊。在這本書裡,我們的焦點放在適合初學者的故事裡。
分組即帶有分級的功能:從第一部、第二步到第三部。針對每一組故事,我們介紹了編寫此組故事時,所需要注意的結購和技巧。我們這樣做,是希望老師或家長能發展出自行編寫故事書的技巧。
My wish
我的願望
即使我每天都在說故事,我卻從不覺得自己是個說書人。我真正的重心不在說故事!
事實上,我真正的重心在如何幫助小朋友,也就是聽眾,增進對自我的洞悉力。
我真正的願望是,與別人有越來越深層的溝通。在一個學年裡,我們從簡單的故事著手,幫助小朋友表達自己、並找字彙來形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學年的末尾,我會分享一些故事,來協助小朋友更深入自己的心靈,思索自己到底是誰。
這樣的教育真意,是我的老師-P.R Sarker教導我的。他事「新人本教育」全球運動的發起人。他說:「真正的教育以大愛為標的」。我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各位揖謝想法,來實現那樣的願景。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